关于方璐作品

文:严潇潇

方璐的一些带有叙事性的录像作品,时常是在不合理中寻找可能性。在近两年的作品中,这种 不合理情境又时常借由食物与人的行动来营造。她此前的录像作品更加关注当代流行媒介及身 体在行为中的经验,然而即便是在一些叙事性最小的作品中(如《我的同学》、《肌肤》等), 都可看到身体在摄像机前或多或少带即兴成分的表演。

同样处理烹饪题材,与两年前的《家务仪式》(2009 年)以及同于去年创作的《腐朽》(2011 年)类似,双屏录像《自动发生》的出发点也在于制造出一种超越现实甚至有悖现实的仪式感, 并将这种仪式感置于更加混乱的情境中。

一间毛胚房内,艺术家本人头戴摩托车头盔,往来忙碌于操作台前施展“厨艺”;同时,每隔 一分钟响起的闹铃声,又每每在中止前一个行为后,将之导向另一个迥异的行为。这种“厨艺” 定当被打上引号,不仅因为用高跟鞋和面,为猪手涂上鲜艳的指甲油,将塞满鸡内脏的西瓜从 梯子上摔下等等,都显然与现实中的家务烹饪相去甚远,也由于这种在一个脱离现实的现场发 生的行为,实则离开了“厨”而进入“艺”的范畴。

某种既定的游戏规则与无序的现场之间形成了张力,双机位拍摄、放映时双屏之间若干秒的时 间差,以及艺术家本人在画面中时而显露出的忙乱,都加剧了戏剧化,而这种荒诞的戏剧化, 却又建立在功能的耗费和行为整体的无意义之上。色彩各异的食材,与指甲油、高跟鞋这样突 兀的闯入者一样,都成为这一情境下的工具,丧失了绝大部分的原有特性。方璐对长镜头,尤 其是不间断镜头的偏好,也有助于观者自行建立对整体情境的认知。

方璐曾提及美国多媒体艺术家布鲁斯·纽曼对她开始进行录像艺术创作的影响,纽曼将工作室 视为艺术现场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指导了方璐的早期创作。尽管她后来的作品越来越多地延伸 至工作室以外,诸如酒店、家庭乃至社会环境等其他“现场”,但工作室情境在她构建影像时 的重要位置依旧不言而喻。《自动发生》的现场正是她当时尚未装修的工作室,同时也是住所, 空间性质变得模糊,被架空,一如她试图在作品中表现的一个在现实之外的平行系统。

* 本文发布于《偶然的信息: 艺术不是一个体系, 也不是一个世界》,第七届深圳雕塑双年展,OCT当代艺术中心,深圳,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