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须弥,我创造了你

展览标题“于须弥,我创造了你”与艾瑞此次展出的绘画系列其中一组同名。须弥山为印度教、佛教等宇宙观中的世界中心,也是众神的居所。佛教的“须弥”呼应了犹太教中的“舍姬娜”(Shechina,也写作Shekhinah)——在犹太传统中,舍姬娜象征着女性的神格,也代表着能感受到神所在的某个地点或者时间。此次展出的影片《神舍》一名就取自舍姬娜。
任物者

方璐的最新个展“任物者”呈现出了一种罕见的自由,艺术家坦率的向观者吐露着自身的情绪,诸如沉思,兴奋,狂喜,或者幸福,这些细腻的心思又落实于心与物的连接之上,换言之,方璐为我们展示着内在的性灵世界与外在的物质世界间丰饶的沟通可能。
无限感应

展览呈现了她分别于德国柏林和以色列南部沙漠地区拍摄的《超月之秘密》、《寂静的海》,以及在北京拍摄的《没有世界》,三件影像作品。
方璐利用半区隔化的空间关系,使三件作品既独立又产生对话,将观者渐渐带入她源于现实又与之抽离的含混世界中。
失秒

在《影院》这件与众不同的近作中,方璐以一种既细腻,同时又非戏剧性的方式探索“自身”,用一种轻松的方法带出我们每天那既是被监控又在展演的生活场域。刚看上去彷如一个正常不过的个人排演,但再细看时,一个令人费解的肖像出现——那混杂着逗引、焦虑、自恋的当代环境下产生的女性人物。
恋人和艺术家

方璐最新展览探寻拥有爱情的个人和有创造力的个体之间,存在着意外的对应关系。方璐在艺门画廊的黄竹坑空间展出的三部式多媒体装置包括两件相关的录像作品,以及一件基于文本的LED装置新作。
恋爱的人就是艺术家

北京艺术家方璐的录像装置作品《恋爱的人就是艺术家》,用恋爱状态中产生的特异行为,把图像制作和拍摄的行动结合到一起 。箭厂空间的展览现场,碎屑四布的凌乱的空间中随意摆放着几部电视机,里面分别播放着艺术家用拍摄于胡同中的数千张照片制作成的四段幻灯片。
做食

通过《家务仪式》、《自动发生》以及其他与“食”有关的作品,我们看到了一种凸现录像艺术形式与艺术家工作方式关系的新方向,这一方向具有方法论上的意义。博尔赫斯书店艺术机构致力于发现和推荐的,也正是这种为数不多的能够进行整体叙述的艺术家的工作。
出于尊重作品之间的逻辑关系,我们给展览命名为“做食”,一个动词名词交叉混合的模糊结构,试图以此概括出方璐近期作品的基本元素和节奏。
非记录

展览《非记录》从方璐的创作中选择了一些作品,从最早的录像之一“无名状态”到她近期的作品“肌肤”,来提供对艺术家创作和思考体系的一个初步印象。更重要的是,艺术家希望传达她对于录像的一个重要观念,那就是录像远远不仅是一种记录的工具。即使当录像机在拍摄所发生的一切时,它所记录的也未必是真实的,更不一定是纪实的。